魏武捉刀
《世说新语》〔南北朝〕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见面完毕以后,(曹操)让间谍问(匈奴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节。
注释
魏武:三国时期的魏武帝,即曹操。
匈奴使: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使,使节。
以:认为。
形陋:相貌丑陋、不好看。
雄远国:在外国使者面前显示威武。
使:指派。
崔季珪(guī):曾在
简析
此文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曹操多疑、果决的性格:他因自惭形陋令崔季珪代见,却以“捉刀人”身份暗中观察,通过匈奴使者“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的敏锐评价,既衬出曹操难以遮掩的非凡气度,又借使者被追杀的结局揭露其忌惮真相暴露的权谋心理,同时以使者之死折射出乱世中权力博弈的残酷性。
承宫樵薪苦学
《后汉书》〔南北朝〕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咏霍将军北伐
虞羲〔南北朝〕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