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佚名〔唐代〕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注释
不关身:不关己事。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暮春:晚春。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
创作背景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简析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摹写诗人应举落第后的心情。诗中既不直抒情怀,也不描写具体情事,只是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树梨花一溪月”这样恬静幽美的故乡景色,则诗人的下第之憾、羁旅之愁、乡关之思,便尽在不言中了。全诗意境空灵,情思幽微,有一唱三叹之音。
画鹰
杜甫〔唐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佳人
杜甫〔唐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