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所见

袁枚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突然就闭口不再发出声音,一声不响地站着。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丹,孟勋主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06:138

创作背景

  袁枚辞官后侨居江宁,在一次旅途的路上偶然看到颇有趣致的情景,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便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本社.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5.05.第145页
2、 章月根主编. 学而时习之 上[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0.第9-10页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诗人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出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呈现出一派天真快乐之景,颇具童趣。诗中所描绘的和平、宁静、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出一种“真性情”,直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其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162篇诗文  51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高鹗 高鹗〔清代〕

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歌赠吴季子

吴伟业 吴伟业〔清代〕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寄严荪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