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佚名〔未知〕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十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怀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了虎符缠臂的五月,又迎来了端午佳节。家家门前挂着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们在野外放着风筝。人们端着飘香的粽子,携带着酒樽肉俎,到江边看龙舟竞渡。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楚怀王愚昧糊涂,楚国悲惨地被秦国灭亡。身处异乡的游子,情思满溢,涕泪涟涟,双鬓的头发不知道斑白了多少?新亭对哭早晚哀,眼枯泪尽陵阳处。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而逝,只留下了无数的让人痛断肝肠的诗句。

注释
虎符缠臂:指用布料制成小虎形,缝缀在儿童臂上,这样可以避恶消灾。
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篇与传统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细读意蕴深远、别具一格。全词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下片追叙湘累人生故事。

  上片写当下端午:民间以虎符缠臂避邪,门前艾蒲青翠,天空纸鸢飞舞,粽叶香气飘远,人们对酒携食,江上龙舟争渡、呐喊助威,有人凭吊祭江吟诵屈原作品。下片怀古:感叹怀王昏聩、秦国吞并楚国,屈原流放他乡垂泪鬓白,从早到晚于新亭对泣,泪尽于陵阳,如今汨罗江边,湘累已逝,唯有万千断肠诗句留存。

  全词艺术特色鲜明:咏今叹古,上片渲染端午盛况,下片感怀借古启今;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争渡” 等为动,“虎符、粽叶、艾蒲” 等为静;明暗结合,明写屈原抨击楚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六幺令·天中节》是一篇有关“端午节”的佳作。词的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怀古,追叙“湘累”人生故事。此篇与词人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词中之境如诗如画,色香味俱全,有如神来之笔。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4篇诗文  860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代文论选段

佚名 佚名〔未知〕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学习谚语三则

佚名 佚名〔未知〕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子答梁丘据

佚名 佚名〔未知〕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